人工智能信息网

无框架机器人 辅助“拆雷”

机器人精准定位手术部位,机械臂遇到敏感区域“自动退针”回避……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正让神经外科相关手术越来越安全、精准、高效。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位29岁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完成了治疗手术。

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大脑功能出现短暂障碍的慢性疾病。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医生需要通过头颅磁共振影像等技术为患者建立一个个性化的三维脑部模型,再经过计算机分析确定需要植入电极的区域、深度、方位等;手术时,医生通过头架定位将一根根带有密集触点的电极按照预定轨迹插入患者脑部,后续通过异常脑电信号精准界定需要手术切除的区域。然而此种方法存在耗时、低效、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导致安全风险等问题。

无框架机器人则取代了传统的Leksell框架,将机器人与术前计划配准,快速找到脑内病变细胞核团和神经纤维的准确位置,并确定每个电极插入的定位与方向,机械臂还能实现“自动退针”回避,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仔细研究分析该患者病情后,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癫痫诊治中心副主任马跃辉主任医师决定使用无框架机器人协助寻找“病源”,辅助“拆雷”。手术当天,马跃辉一边脚踩控制器,一边指引机器臂“记忆”每一个点位;手术正式开始后,机械臂根据计算机提前设置好的坐标,精准定位到患者头皮,医生根据定位在颅骨钻开一个2毫米的小孔,沿着骨孔将电极插入颅内预定位置并固定,经过近70分钟手术时间,14根电极被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而在以往,完成同样数量的电极需要3个小时。

完成“发射”工作后,患者回到普通病房,癫痫中心吴登唱博士以16000Hz的采样率对植入颅内的14根电极、170个记录点进行监测,并通过不同的电流对相关脑区进行功能定位,准确定位了患者的发作起始和早期传播边界。

此后,马跃辉再次根据确定的颅内边界,对患者进行了“裁剪式”个体化手术,精准切除了异常放电的致痫灶,成功“拆雷”。 

人工智能信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机器人 » 无框架机器人 辅助“拆雷”

感觉不错,很赞哦!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