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网

绍兴农业进入低空时代 “空中新走廊”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上谢墅村的千亩稻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精准播撒肥料,旋翼搅动的气流将颗粒均匀铺展在稻叶间,这片曾需10名工人耗时10天完成的农事,如今1名飞手操控无人机1天即可完成。这样的场景,正是绍兴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生动注脚。

作为浙江省率先实施无人机飞防作业补贴的城市,绍兴自2018年起便以“真金白银”推动农业低空经济崛起。数据显示,2024年,绍兴全市新购置无人机179台,发放补贴214.5万元;报废老旧设备62台,发放补贴15万元;飞防作业补贴达427.4万元。一台基础款无人机经补贴后购置成本降至4万元,按每亩8元作业费计算,日均作业200亩,1—2个作业季即可回本。截至目前,绍兴全市已拥有农用无人机800余台。

在新昌县回山镇上下西岭村的茶园里,一架无人机正于茶园上空精准作业,将肥料均匀地喷洒在每一片茶叶上。令人瞩目的是,其每日作业面积可达500至600亩,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降低幅度超过50%……眼下,在绍兴的田间地头,无人机正突破传统植保边界,开辟出多元应用场景:柯桥区数字茶园通过传感器与无人机联动,实现精准施肥效率提升20倍;上虞区8家机构组建飞防服务产业农合联,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并引入AI技术构建病虫害预警系统;新昌香榧种植区地处丘陵,人工运输苗种成本高、风险大,当地采用无人机向陡坡投送香榧苗,累计完成低空运输作业1500架次,单次运输效率提升5倍。

与此同时,为破解专业飞手短缺难题,绍兴将无人机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鼓励农用无人机等设备生产厂家、经销商规范开展操作培训、售后维修服务等业务,联合企业与高职院校等联合开展培训,建立健全多方协作的人才培养体系,组织飞手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举办的培训班,鼓励飞手参加技能比武等。2024年,绍兴全市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超300人次。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绍兴积极拓展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多重服务功能,以完善“5公里农事服务圈”为核心目标,将飞防植保作为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关键内容予以重点推进。依托全市已建成的14个农事服务中心,绍兴广泛开展飞防社会化服务,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农业服务网络。以新昌县为例,该县紧密结合本地茶叶农事服务的实际需求,精心打造“茶保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通过这一创新举措,飞防服务面积成功覆盖全县15.8万亩茶园,服务半径不仅辐射至周边区域,还延伸至嵊州市、天台县等地,有效提升了茶叶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今年,绍兴计划对农事服务网络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按照产量大县“2+3”、其他区县“1+2”的布局原则,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和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持续增强飞防服务能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加大县域统筹力度、加强安全规范管理等措施,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完善提升农用无人机的维修服务能力、提升作业基础条件、优化社会化服务网络,为绍兴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贡献农业力量。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人工智能产业 > 低空经济 » 绍兴农业进入低空时代 “空中新走廊”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感觉不错,很赞哦!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