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网

提升医疗服务精度 互联网+智慧医疗织好健康保护网

 “互联网+医疗健康”已成为国家战略。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打造“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一体化医院智慧医疗系统工程,建立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成为国内知名、较为成熟的数字化医院典范,力争让“数据多跑路,医务人员多跑动,病人少跑腿”。

  扩展医疗服务维度
  百姓就医更便捷


  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年门急诊量达320多万人次,单日就诊最高达1.2万多人次。排队时间长,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医院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展医疗服务内涵、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开发方便患者的自助终端服务和网络预约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新措施,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在门诊大厅、候诊区、入出院处、检验检查等处,大量使用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和排队叫号系统,仅自助挂号收费终端就有73台,就诊者通过身份证、就诊卡、社保卡、银联卡、条码扫描等,能轻松自主地实现挂号、预约取号、实名认证,以及查询等功能,还增加了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便捷的支付功能,通过自助机直接打印的发票带有一维和二维条码,可直接用于就诊、检查、取药、取报告等各个环节。目前,使用自助机就诊、结算人次占比已达70%以上,而检查、取药、取报告使用自助机的已达90%,大大缓解了患者排长队现象。
  这些年,医院相继推出网站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措施,同时开发“掌上人医”APP、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移动应用。市民可通过手机,进行预约挂号、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就诊队列、检索历次就诊及结算记录等。
  为改善患者住院体验,市人民医院利用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平台创新开发了健康点播系统。有专科、专家介绍,有疾病病种介绍和典型案例分析,还有入院宣教和出院注意事项等,基本涵盖了患者住院诊疗全过程。栏目所有内容均由医院原创并独立摄制。
  住院患者在病房可按需点播收看。生动形象的健康视频,精准传播健康知识,为患者释疑解惑。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医院在门急诊区域向患者提供具有与就诊流程相结合的室内导航和位置分享服务功能的“智能导航APP”,实现高精度“找地、找人、找车”等导航服务。

  延伸医疗服务半径优质医疗资源来到家门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但社区基层卫生机构缺乏眼病服务人员和专科的筛查仪器设备进行有效干预。市人民医院充分应用互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联合新吴区医联体单位,以新安、旺庄、梅村作为首批试点社区开展了糖网病立体化防治工作,试点社区居民只要到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眼底检查拍摄眼底照片,由社区医生通过医联体信息系统登录糖网筛查界面,并将患者眼底照片进行上传,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可通过网络对这些图片进行远程会诊,并提醒有问题的患者到市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此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既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基层单位的专病诊疗能力,进一步规范了“糖网病”的慢病管理。
  3年多前,以无锡市人民医院为核心+17家基层卫生机构的医联体率先在全市成立。以此为契机,医院积极建设互联网+医联体协同信息平台,整合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多种医疗资源、协同业务和管理功能。
  医院将50%的专家号源通过该医联体信息平台提前14天开放给基层机构预约,并增设了基层预约挂号、检验检查、双向转诊等特殊服务标志。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实现“家庭—社区—医院(三级医院)”之间的协同服务,为分级诊疗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
  与此同时,依托该平台和物联网+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实时采集患者在家中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数据,结合慢病管理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让家庭、社区、医院等所有健康信息联动起来,真正实现“全人、全程、全数据”的管理。
  运用互联网技术,医院不断延伸远程会诊的触角,与美国梅奥医院心内科、日本东京病院消化科等国际顶尖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病例探讨等,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医院等医院援外、国内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实时远程会诊,给予技术指导等,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患者。

  提升医疗服务精度
  健康保障更安全


  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肺诊疗中心8楼心内科病区护士站,一位中年男士正向护士们表示感谢。原来他患病的老父亲住在这里,半夜里不想打扰陪护人员,自己上厕所出现不适,病房配备的物联网设施——智慧床垫监测到老人夜间离床超过半小时,引起护士警觉,及时进行了处置。
  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区以80岁以上的心血管病的老人为主,发生猝死危险的可能性非常高。尤其是凌晨,为猝死发生的高峰期。有了智慧床垫,护士站可实时监测到病人的心跳、呼吸、是否在床位等信息,晚上就不需要频繁地到床边用手电来观察患者的呼吸了,减少对病人的干扰。离床警报可以自行设置时间,晚上设成半个小时离床要发警报。“晚上去厕所,如果长时不回,很可能在厕所里发生了意外。”这次就是系统发出报警,护士迅速赶到,发现老人在里面不舒服,把他搀扶出来,叫来医生及时救治。
  在市人民医院,应用的智慧物联网设施还有很多,如婴儿防盗系统,通过给宝宝戴上内置芯片的脚环,联上医院的物联网,私自取下或有外人将小宝宝带出产科病区,就会警铃大作。
  无锡市人民医院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则确保了每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处置实现了全程安全监管。医疗垃圾回收打包分类、称重扫描、回收转运、入出库等全过程闭环操作。除了有专人负责回收,转运车辆有专门的行动“轨道”,不能在院区随意行走。车内搭载的无线系统和院内的网络实时连接,一旦离开正常的行进路线,监控中都能发现。处置各环节实现了可追溯,有效控制了因医疗垃圾引起的院内感染、流失扩散事件。市人民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智能化管理规范已获无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为地方标准,相关系统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一管理经验得到国家卫健委的肯定,还在无锡召开了全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会议,医院现场进行了经验介绍,向全国进行推广。
  每天数万的进出人员、车辆,给医院安全有序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医院运用可视化云影像技术,以视频监控图像大数据为核心,结合医院传统安防及医疗安全管理,院内设置了1800个高清探头,通过人像识别、人脸识别技术以及电子地图,实现出入管理、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环境监测、巡航跟踪等应用场景,构建了客流量统计与调度、自动巡逻与猎鹰检索、人员跟踪与留痕鉴别、异常行为分析与报警联动等可视一体化的智慧安防体系,确保了医院安全。
  此外,医院的输液监测系统、生命体征监护系统、镇痛泵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冷链管理系统、手术标本管理系统、危重症生命监护设备监测系统等,交织成网,如同隐形的保护伞,为患者保驾护航。2018年市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突出集体。
  目前,市人民医院正在加快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医院以医疗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为核心,与企业合作成立了“无锡市仁医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引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IBM沃森肿瘤,成立了“无锡市人民医院沃森联合会诊中心”,已在医院肿瘤科正式上线运行。利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提升临床肿瘤治疗质量与规范性,致力于为无锡地区的肿瘤病患提供全球领先的诊疗方案,提高地区整体的医疗水平,满足本地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造福患者。另外,医院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影像的诊断工作。启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移植专科一体化平台,发挥肺移植专科优势与特色,目标将建成“肺移植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
  在不久的将来,5G时代来临,互联网+智慧医疗将为守护人民健康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新闻 » 提升医疗服务精度 互联网+智慧医疗织好健康保护网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