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机器人不停地来回作业,车间档口不时冒出焊接的一团团火花,一个原本要400人的车间,通过智能化生产线的引进,只需要60多人。
在位于渝北回兴的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骋公司”),70岁的企业负责人戚守柱坦诚地告诉记者,上个月,因为抓技改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他主动给自己扣了30%的工资。
在汽摩产业,戚守柱坚守了近40年,他见证了重庆汽摩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个个传奇。戚守柱的制造业之路,正是重庆汽摩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特困企业技改变身长安配套商
1983年,34岁的戚守柱成为重庆轻工局下属的集体企业重庆摩托车制造厂末任厂长。当时,重庆摩托车制造厂已经是重庆市的特困企业。
轻工局最后给了这个企业一个新头衔“重庆家用电器制件厂”,继续保留企业集体身份。
1984年,长安公司开始上马微车项目。长安是总装厂,其它部件由各个工厂协作生产,戚守柱抓住了这个机会。
当时,长安微车的样车就要出来了,但协作厂的“前轴总成”却还没有做,长安很着急。
戚守柱主动提出愿意试试,毕竟摩托车厂还有点技术沉淀,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造,“前轴总成”做好了。这时,长安又遇到挡泥板交货的问题,还有45天就要出样车,协作厂还没有做。
按照当时的生产工艺,起码要3个月以上才能做出挡泥板,但戚守柱大胆革新技术,不仅45天就完成了生产,而且一次装配成功。
正是由于技术改造,在关键节点完成了几个部件,戚守柱带领的一百多号人的工厂顺利进入了长安的配套体系。
先进技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从1986-1988年,他带领的工厂年产值从1000万飙升至4000万。
1997年后,在新一轮改革试点中,重庆家用电器制件厂作为试点单位被推上舞台,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戚守柱持股比例为20%。
戚守柱将公司更名为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渝北购买了110亩土地,并成功进入哈飞、昌飞等微车配套体系,年产值稳步增长到4亿元左右,驰骋公司也成长为一座500多人的现代化工厂。
成为国内著名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商的背后,是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运用和设备的改造升级。
“当时,我们跟长安配套,靠的是员工的技术和责任心。我觉得,作为一个制造企业,一定要靠先进技术才能引领发展。”
他说,时间应该追溯到20年前,他在车床上做了一个小的技术改进,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得到市里的嘉奖。
“2001年,我开始用单臂机器人,那时的机器人简单而且还相当贵。当时有10多台,由于没有系统的技术人才,只对某道工序使用机器人,整个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七八年前,有一个合资项目,戚守柱前往美国参观底特律一家汽车生产企业,第一次看到了翻转式双臂机器人,机器人焊接,自动翻转,不用休息。他拍照回来后,找到沈阳一家机械厂生产。此后,他的厂里就用上翻转式双臂自动转换机器人。
“长安厂看到后,要求所有供应商的焊接产品,必须跟驰骋公司一样,用双臂机器人。”
投资6000万打造智能工厂
近两年,汽摩行业发展遇到瓶颈,戚守柱并未惊慌,而是利用时机补短板,加强基础管理,包括安全、员工培训、梳理物流等等。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有先进设备生产线,有好的过程管理,机会一来我们抓得快,收获也越大。”
从2016年开始到2017年,驰骋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首条集“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于一体的轿车前、后副车架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并于2017年底投产。
焊接、铣加工、检查、物流等环节,全部实现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原本需400多人的生产线,现在只要60多人,为企业节约八成人力,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30%、产能提高3倍。
他说,今年,公司计划再投入4000万元,用两年时间,再建一条轿车车身结构件“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生产线,该项目已经启动。
截至目前,驰骋公司已经获得长安、东风小康、四川丰田等主机厂新增经济合同订单7亿多元。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亿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新闻 » 打造智能工厂 70岁老厂长“配套”制造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