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网

人工智能“入侵”艺术圈作品引轰动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AI)被认为难以替代人类完成某些有创造性的工作。但这样的认识恐怕要因最近的一次拍卖而有所改变了。

 
      1766年,佳士得拍卖行在英国诞生,彼时,工业革命刚刚孕育出第一批能代替人类劳动的蒸汽机。两百多年后,名满全球的佳士得迎来了人类之外的创作者。美国时间10月25日,第一幅登上拍卖场的人工智能画作《埃德蒙·贝拉米肖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成功拍卖,连同佣金4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的价格远远高于此前的预估价。在这幅画中,男子身穿白色衬衣和深色外套,面部表情难以辨认,打旋的画面与18世纪油画的风格颇有些相似。画布右下角以一长串代码作为签名。
      这幅画的起拍价为5500美元,估值在7000至1万美元。在这场为期3天的拍卖会里,同场拍卖的还有20多幅毕加索的画作,没有一幅比《埃德蒙·贝拉米肖像》拍出的价格高。
 
      人工智能成功“拿”画笔创作,并以高价售出,这场拍卖引起了不少关注。拍卖行官网发布的文章认为,本次成交“标志着人工智能艺术进入了世界拍卖舞台”。也有人表示,高价拍出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人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如何画出来?
 
     以超过1.5万幅人像作品为基础
 
      这幅画作由法国一个名为“显而易见”的艺术团体打造,团队的主要成员是3名25岁的青年:雨果·卡塞勒斯-杜普雷、皮埃尔·福特雷尔和高蒂尔·维尼尔。
 
      为了培养出胜似真人的AI画师,“显而易见”让AI程序钻研艺术史,并向它展示作品的诞生过程。“我们输入了超过1.5万幅14到20世纪的人像,机器会根据训练指令创造出若干新作品,直到它骗过一个判断作品是由人创作还是机器创作的测试。”福特雷尔表示。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显而易见”使用的算法被称为“生成性对抗网络”(GAN)。GAN算法包括生成器和鉴别器两部分。生成器学习作画的规则,如“任何人物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这个过程耗时约两天。然后,AI会遵照这些规则创建新的图像。鉴别器的工作则是分析判断哪些是来自数据集的画像,哪些是来自生成器的画像。当生成器顺利“骗”过鉴别器,就算大功告成。
 
      美国财经新闻网站CNBC称,“显而易见”为其算法添加了随机化模块,确保AI推出的每一幅画都独一无二。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创作出11幅肖像,构成了“贝拉米家族”,《埃德蒙·贝拉米肖像》是最新的一幅。今年2月,另一幅画作被一名法国藏家以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购入,目前在巴黎一家画廊展出。
 
  这算艺术吗?
 
  一拍成名后引发多方争议
 
      随着《埃德蒙·贝拉米肖像》拍出高价,争议随之而来。首先是算法本身的来源存在疑问。
 
      据报道,美国19岁青年罗比·巴拉特是研究GAN算法的行家里手。2017年10月,巴拉特把自己写的代码上传到一个开源网站,在网站讨论区,可以看到“显而易见”团队成员向他请教如何改动算法的帖子。有报道称,巴拉特已通过社交媒体质疑“显而易见”是否拿他的成果去捞钱了。
 
      更激烈的争议来自艺术圈——人工智能的绘画作品能否称之为艺术?它们又是否会威胁到画家的生存空间?
 
      质疑者认为,人工智能的作品是在存储了千千万万人类画作后“拼凑”出来的,不是“原创”,更没有“灵魂”,不能叫艺术品。
 
      反对者的第二个理由是艺术要有“情绪”。人工智能没有情绪,无法让人类感觉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态度,不论是喜悦还是愤怒。
 
       “显而易见”团队辩称,就算人类学画画,也要先弄懂以前的作品,借鉴他人的灵感。人工智能作画并非是机械地拼凑,而是从成千上万幅画中摸索出创作方法,只要最后生成的是谁都没见过的图像,就是原创。至于“情绪”,人工智能谱写的音乐已被许多科技厂商用作发布会的开场曲,由此推知,人工智能的画也能被赋予情感。
 
      佳士得拍卖会的组织者理查德·罗伊德支持他们。“这幅画和佳士得250多年来卖出的东西并无二致,”他说,“人工智能是对艺术品市场造成影响的若干科技之一,但要预测会有哪些改变为时尚早。”
 
      这幅画作也促使人们再度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画家,而是应当成为艺术的一个新分支。”杜普雷说道。相比于计算机科学家,“显而易见”的成员更将自己视作概念艺术家,将算法从科技这一范畴中解放出来,让人工智能更多地参与艺术是他们的目标:“照相机在19世纪发明之初只被运用在专业领域,很少有人考虑它在艺术领域的潜力,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正是这样的境况。”
 
  AI之路 已在多个领域展现才能
 
      此前,AI已经在围棋、音乐、诗歌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惊人才能,这一回的创作成就更让外界惊讶。但同时,这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AI所完成的真的算艺术吗? 无论怎样,从这天开始,人工智能向人类最引以为傲的艺术领域下了“战书”。
 
      人工智能对艺术领域的“入侵”其实早已开始,只是不似《埃德蒙·贝拉米肖像》这般引起轰动。
 
       早在2014年,谷歌公司就开发了会画画的DeepDream,采用与“生成性对抗网络”(GAN)相映成趣的“创造性对抗网络”(CAN)。2016年,谷歌在旧金山举行了一场义卖,29幅人工智能作品总共筹得9.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万元)。
 
      此外,脸书公司、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以及荷兰公共广播公司,都曾利用GAN算法研发人工智能绘画系统。今年10月19日,IBM公司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幅人工智能绘制的自画像。
 
     如果罗格斯大学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卖,也许会比“显而易见”的开价更高。在2016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他们研发的算法成功骗过了参观者,53%的观众将人工智能的作品误认为是人类画家创作的。
 

      多媒体软件的“霸主”Adobe公司已将AI融入旗下产品,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图片元素自动识别、人脸识别、智能抠图等功能都源自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报道,日本2015年就开发出用AI自动绘制卡通美少女的工具,今年8月还推出了能塑造虚拟偶像的升级版。同样是在今年夏天,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在朋友圈引发热潮,成为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应用的鲜活范例。 

人工智能技术网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1851688011@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首页 > 新闻 » 人工智能“入侵”艺术圈作品引轰动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